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
大眾網
|
海報新聞
大眾網官方微信
大眾網官方微博
時政公眾號爆三樣
大眾海藍
大眾網論壇
山東手機報
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
2021
大眾網
陳嘉偉
手機查看
李子柒(資料圖)
海報新聞記者 陳嘉偉 報道
在視頻停更三個月后,頭部網紅李子柒與合作的MCN(Multi-Channel Network,即多頻道網絡,一種多頻道網絡的產品形態,是一種新的網紅經濟運作模式)機構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杭州微念”)的矛盾被公開。
10月25日,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子柒文化”)訴杭州微念、劉同明(杭州微念法人代表、實控人)的相關案件在四川省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。
諸多分析猜測,兩者之所以對簿公堂,很可能是利益分配不均所導致。
杭州微念股權結構
網紅李子柒與李子柒IP
李子柒與杭州微念相互成就的故事曾作為網紅圈的一段“佳話”被多次提及。
2016年9月,李子柒與杭州微念展開合作。2016年11月。即兩者合作兩個月后,李子柒的第一個爆款視頻《蘭州牛肉面》上線,此后李子柒一步步成為網紅中的頂流。目前,李子柒的微博得到2700余萬關注,在YouTube上這一數字是1600余萬。
杭州微念則靠著李子柒的“金字招牌”,先后獲得六輪融資,投資方包括華映資本、新浪微博基金、字節跳動等,估值達到幾十億元。
在爆紅后,李子柒和杭州微念沒有選擇廣告植入、直播帶貨等變現模式,而是選擇打造李子柒IP進行運營。
2018年8月,李子柒在微博宣布,自己的同名品牌正式成立,“李子柒旗艦店”也在天貓上線。2019年“雙十一”當天,李子柒店鋪總成交額突破8000萬元。至今,李子柒品牌已陸續入駐線下商超、便利店。
海豚智庫數據顯示,2020年,李子柒品牌的銷售規模達16億元。在所有品類中,螺螄粉是李子柒品牌最為暢銷的商品,在天貓旗艦店李子柒螺螄粉的月銷量可達百萬,據杭州微念公布的數據,2020年“雙十一”,李子柒螺螄粉銷量為670萬袋。
然而,從公開的可查的股權結構上看,作為內容創作者的網紅李子柒,可能并不能從李子柒IP的運營中獲取分紅。
在雙方合作中,子柒文化及杭州微念是最重要的兩家公司。子柒文化由杭州微念和李子柒共同出資成立,其中杭州微念持股51%,李子柒持股49%,目前“李子柒”相關商標的所有權歸屬子柒文化。
杭州微念則由多個自然人及法人股東共同持有,劉同明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及實際控制人。杭州微念是李子柒IP的操盤者,李子柒天貓旗艦店的運營主體是杭州微念,負責李子柒螺螄粉生產的工廠廣西興柳食品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廣西興柳)也由杭州微念控股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不管是杭州微念,還是廣西興柳,李子柒本人并未持有任何股份,這也被猜測是兩者對簿公堂的重要原因。
據上述股權結構分析,李子柒IP的銷售收入屬于杭州微念,由于在杭州微念沒有持股,李子柒按理無法取得杭州微念的業績分紅。當然,也不排除雙方存在某種協議,對李子柒從李子柒IP的銷售收入中獲得分成做了安排。
排除可能存在的協議,作為網紅的李子柒除了視頻平臺的分成外,還能獲得的收入就是從子柒文化中獲取的李子柒商標授權使用費,不過子柒文化目前也被杭州微念控制。
李子柒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不希望過度商業化
一場“稀松平!钡募m紛?
網紅與MCN機構深度綁定,在行業內并不罕見,尤其是頭部網紅,背后幾乎都存在MCN機構幫其運作。
網紅與MCN機構的合作大體有兩種方式,兩位MCN業內人士在接受《財經》雜志采訪時表示,一種為“孵化型”,即公司投入資源,從0到1養成賬號,將素人培養成博主,賬號及其收益均歸公司,博主的收入為底薪與廣告提成。第二種,公司簽約初具影響力的博主,為其提供資源,有時也會提供工資,并協助其對接商務,雙方從廣告商單中分成,博主和MCN比例從一九到五五不等,賬號仍歸博主個人。雖有該兩種通行模式,但具體情況,仍以合同為準。
通過對比不難發現,網紅的運作模式和傳統明星藝人大體相似,上述兩種模式中第一種與明星藝人的經紀人模式相當,而第二種則和影視公司收購明星工作室類似(華誼兄弟收購馮小剛的東陽美拉)。
太陽底下沒有新事物。
在娛樂圈,明星與經紀公司的官司并不少見,內娛頂流蔡徐坤就曾因不合理的經紀合約而起訴公司,在經歷兩年的訴訟后,蔡徐坤與原經紀公司解約。以此來看,即便不是經紀合約糾紛,李子柒與杭州微念的糾紛,放在娛樂圈語境下也是“稀松平!,更何況網紅與MCN機構的糾紛也不僅僅是李子柒這一起。
B站博主“林晨同學”因不愿拍攝MCN機構指定的拍攝內容,而被公司要求賠償300萬,最后也不得已訴諸法律,然而賬號的歸屬權已交由公司,“林晨同學”本人不得不放棄賬號。同樣放棄原有賬號的還有博主“翔翔大作戰”,該博主認為MCN機構沒有像承諾的那樣給予充分的資源支持,反而利用合同漏洞以公司名義注冊商標而提出解約,根據合同規定,其賬號歸公司所有,抖音和微博賬號也被凍結。
回到李子柒訴杭州微念一事,除了可能的利益分配外,關于“李子柒”品牌的走向或也是兩者分道揚鑣的原因。在10月22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《魯健訪談》對話李子柒節目中,李子柒表示不希望過度商業化的愿望,并稱自己此后將專注于振興鄉村、推廣“非遺”和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。
如果將李子柒IP當作一部電影作品,到底是拍成導演所期望的文藝片,還是投資人所想的商業片,或是目前困境所在。這上述困境而產生的“決裂”也并非沒有先例。傳言張藝謀與張偉平的“分手”,正是源于張偉平過分追求商業利益而插手電影創作所致。
所以放在娛樂圈的語境下,不管從利益分配抑或是其他角度去解讀李子柒訴杭州微念,這似乎都是一場普通的糾紛。
當然,在網紅經濟的語境下,頭部網紅訴MCN機構仍不失為一個標桿案件。對于風口上的網紅經濟,行業內部確實亟需更加規范的運作,而這一案件帶來的啟示或許會加速這一進程。
目前案件尚未進入庭審階段,但從某種程度上說,案件雙方“雙輸”的局面幾成定局,作為內容創作者的李子柒已經停更數月,而作為李子柒IP運營的操盤手,杭州微念也面臨著字節跳動退出、撤資的局面。這很可能為網紅與MCN機構敲響警鐘,促進雙方的合作朝著更加規范或是更加互惠互利的角度發展。
不過還有一點值得注意,無論是李子柒不能從李子柒IP中獲取收益,還是兩者在李子柒IP走向上存在分歧,所有討論都必須基于這樣一個事實,1990年出生的李子柒,在與杭州微念合作時已經成年,除非杭州微念存在合同詐騙等行為,雙方所簽訂的合約或協議,都是雙方作為獨立行為人的自主選擇,理應受到法律保護。
責任編輯:姜暉